1)第一百九十八章 廷议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部大员,都察院二使,及汤和、平安、盛庸、铁铉、杨士奇等臣工,老早就等在武英殿了。眼下诸王已至,京中内外安稳,是该着手议定谥号、庙号,正式为先帝发丧了。

  按照道理讲,虽然朝廷没有明文规定,为先帝议定谥号、庙号,指定在哪个范围臣工参加。但诸王毕竟是先帝的亲子,总该挑几个年长的亲王,来列席吧!

  可新君呢,就带了他的胞弟吴王,其余的是一个都没有带。但联想到他当太孙这些年临朝处事的风格,也就见怪不怪了,乾纲独断他也不是一次两次。

  行啊,让谁不让谁来,那是皇帝老子的事,他们这些做臣工的,只管把该做的事做好就行了。礼部尚书-陈迪,将拟定的条陈,经内宦鲁植的手递了上去。

  庙号,没什么好争议的,朱元章是开国之君,定为太祖理所应当。主要还是谥号,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憨”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唐宋之前,帝王、臣工的谥号一般都是两字,比如汉文帝刘恒的谥号就是“孝文”二字,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

  而唐宋以后,谥法得到了大的发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美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

  对于帝王而言,都是身后由嗣君或臣工们来定,对其生前功过的点评,主要有表扬(经天纬地曰文,可定祸乱,刚强直理曰武)批评性(滥杀无辜曰纣)同情性(短折不成曰殇)。

  现在的坐朝之君是朱元章的孙儿,各部公卿要么是追随他开国的老臣,要是其亲自简拔的天子门生。在这些人的眼中,看到了的只能是先帝的优点。

  礼部给出的谥号有两个,其一:钦明启运峻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钦明”二字是指朱元章推翻元朝而建立了大明,拯苍生于水火,解黎民于倒悬,缔造了洪武一朝盛世。

  其二: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圣神文武”意思是说,朱元章建国前后的赫赫武功,及吸取了历代帝王们教训等美好的德行。

  将礼部的本章放在御桉上,朱雄英吧嗒一下嘴,很显然,他对这两个谥号,都不怎么满意!

  见皇帝的兴致不高,陈迪小心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