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8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府做名小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这只是韩熙载下意识的想法罢了,他更关注的,是他此时谈的话题。

  并没有讲故事,而是在谈近来开封议论最多的事情。自从刘皇帝下诏,让内外臣工共议治国之策之后,在京的文武官员,自然是热烈讨论,积极献策。但影响力明显不仅限于此,不只朝廷官员在商讨,民间士民也是议论。

  而此时这说书人,讲的就是,传出来的一些朝廷商讨结果,当然,提前申明,风闻言事,仅作谈资,切勿当真。但虽然是这么说,还是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在场之人,鱼龙混杂,来自各行各业,各种身份、各种阶级的都有。

  “据说,朝廷有意取消固定粮价,使其恢复正常价格,以使天下粮商,积极运粮入京,以缓东京每年粮米之不足!”喝了口茶水,说书人爆出一则猛料。

  这话一说,立刻引起了一议,一名对此敏感的人,顿时指出:“朝廷如果不控制,那东京的粮价岂不又要上涨?”

  近几年来,随着开封人口益多,粮食的压力也日益高涨,到乾祐十五年,按照最新的度量衡,里里外外一百多万人口,每年粮食的直接消耗就在三百二十万石左右,而要满足粮食安全,加上朝廷发放的俸禄、福利,则至少需要输入五百万石,如果要满足国家官仓储备,则需要更多。

  然而,或许早年东京粮食斗米百钱的价格给人的记忆太深刻了,不论刘皇帝还是朝廷,一直都表以极大的重视。毕竟民以食为天,要满足上百万的人口,粮食问题绝对是首要问题,因此,多年以来,对粮价是严格控制,每年根据粮食输入与储备情况,制定粮价,而具体粮价,则根据市场情况可以官府定价上下浮动1-2文。

  在统一的进程之中,粮食也是战略物资之一,消耗重大,也加剧了开封的粮食压力。然而由于政策的问题,严重打击了粮商的积极性,很多时候,都是由官府主导,从京外购粮筹粮,转运入京。

  到如今,终于由王溥向刘皇帝提出这个问题。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以朝廷的执行力,还是能维持许久的,但对朝廷来说,却不是最佳的办法,反而会增加负担。

  与其那样,还不如发挥商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自然会主动输粮进京,同时朝廷只需要做好打击不法、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严惩那些囤积居奇的行为,并且,粮价自由,以朝廷的官仓储备,随时可以干预粮价。对此,刘皇帝已经同意了。

  当然,如此正式颁行,那么东京的粮价必然会经历一场震荡,上涨是一定的了。这对于东京百姓而言,按可就不是乐于接受的事情了,也是当场就有人提出疑虑的原因。

  不过还是有些具备见识的人,当即说道:“粮食过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