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一四章 航母在望_超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错!很不错!”叶晨满心欢喜,道:“要是再来一次,差不多能够兑换舰船技术了。”

  航母一直是海上的巨无霸,是海战利器,即使我们国家实现了蓝水海军的计划,想要凭借航母战斗群来对付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难度依然不小。要是这种技术到手,再设计制造出新型航母,那就另当别论了。

  系统中的航母光是块头就比美国最大的航母要大上近三倍,不说别的,光是这块头就够让美国航母喝一壶的了。

  块头大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抗攻击能力更强,更加不易对付。而且,能够搭载的是武器更多,持续作战能力就更大,可以长时间在海上航行。

  这样的航母,一艘就要顶好几艘。

  那么,美国现在最强大的航母也不是对手了。

  要是再搭配更加先进的武器系统,比如导弹,那么,美国航母就不够看了。

  “可惜,还得再等等。”叶晨又有些遗憾。

  “不过,新型航母已经在望了。”六百多万贡献值要是在以前,叶晨要凑够还真的很难。现在嘛,难度没那么大了。

  关掉系统,叶晨来到实验室,开始验证舰船材料。

  不管做什么,材料始终是基础,飞机如此,军舰也是这样。我们国家不能建造尼米兹级别的超级航母,就和舰船有很大的关系。

  舰船材料按照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在19世纪中期后,欧洲国家开始建造钢质船,也就是北洋舰队采购的铁甲舰。当时的舰船结构用钢,放在今天是典型的中低碳钢(-%),强度较低,被称为“软钢”。

  第二阶段采用高强度钢。在钢质船的早期阶段,主要采用铆接工艺而不是焊接。随着对军舰结构性能的要求提高,焊接工艺占到主导,采用对铆接工艺影响不大的高含碳高强度钢,就成为军舰结构减重、并且能够越做越大的关键条件。

  第三阶也就是高强度合金阶段。进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焊接工艺取代铆接工艺成为军舰结构制造的主流方式。由于高碳高强度钢的焊接性很差,含碳量越高焊接性能就越不靠谱,焊缝非常不结实,对于缺口非常敏感。

  一旦因为疲劳或者其它原因出一个小口子,很容易导致灾难性的结构脆性断裂。

  二战以后,高强度、高韧性的合金钢材就成为世界强国的主要发展方向。美国的hy系列钢材、红色帝国的ak、ab系列钢材、天朝的9xx系钢材,都属于这类。

  这类合金钢,主要依靠镍、铬、钼等元素添加,大幅度改善性能。比如美国建造潜艇的hy80钢,就有%的镍,%的铬。

  这类钢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随着强度等关键的性能不断提高,对于镍、铬等昂贵而稀少的高价合金元素也用的越来越多,造价高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