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四十二章 扎心了,老铁_寒门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注意,他起身睥睨着朱平安,脸上带着嘲讽,大声的反问道:“状元郎不曾听闻春秋笔法否?何为春秋笔法,精简也,《诗经》亦多用此手法。何为精简,亦即其文章不指名道姓也。《关雎》一文,莫须以此手法乎,略去周文王之名,亦是避讳君主之名也。”

  马华亭用两个观点来回击朱平安。一个是春秋笔法,虽然春秋笔法是因孔子而有名,但是在孔子之前就有人在用,只是因为孔子多用此手法写《春秋》而得名。春秋笔法就是精简,可以精简名字,也可以精简观点、看法。《关雎》可能用的就是春秋笔法,精简了周文王、周王后的名字,而以君子、淑女代指。

  另一个则是避讳君主之名。在封建时候,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关雎》就是如此,避讳周文王、周王后之名,以君子、淑女代替。

  春秋笔法,避讳君主。

  呵呵

  理由多充分啊。

  马华亭说完之后,得意洋洋的看着朱平安,俨然一副绝杀的王者之姿。

  “对啊......马大人言之有理。”

  “马大人高见。春秋笔法,不就是精简嘛,省略周文王、周王后名字也正常啊。另外,避君主讳,现在是这样,古时候也是这样啊,所以《关雎》才没有写周文王姬昌,周王后太姒之名啊。”

  “对,对,就是这样。马大人慧眼如炬,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马华亭之言宛若拨云见月、醍醐灌顶,在他说完后,其他人也都恍然大悟,如梦初醒,纷纷感慨附和。

  “国梁惭愧,幸有马大人高见。今日课后,若是马大人有暇,还请一同煮茶论《关雎》。”

  杨国梁向着马华亭认真的长揖一礼,邀约马华亭课后一起煮茶讨论《关雎》。

  “杨大人是关心则乱,马某居于局外,是旁观者清。”马华亭谦虚的笑了笑。

  与马华亭寒暄过后,杨国梁转头向朱平安说道,“马大人之言,便是杨某之言。”

  此刻,杨国梁感觉浑身一清,宛若大病痊愈,什么头上的冷汗,手心的冷汗,眩晕感什么的,全都一扫而空,精神好的不能再好了,整个人也恢复一副大家风范。

  “朱大人以为如何,在下的回答,可还满意?”马华亭自信满满的看向朱平安。

  “非也”。

  朱平安微微够了勾嘴角,缓缓摇了摇头。

  “什么?非也?”

  杨国梁和马华亭俱是一震。

  “状元郎要尊重基本常识,莫要强词夺理。”继而,马华亭看着朱平安,缓缓摇头讥讽道。

  “平安就是因为尊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