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七章 皇帝比海瑞还要激进_回到明朝做仁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祖时候的制度,对贪污四十贯以上的人剥皮充草。

  原本的历史上还有个记载,说海瑞每次谏言都很切合,唯独这最后一份奏疏让人看不懂。

  有的人说海瑞是老糊涂了,可是朱翊钧却不这么看。这是海瑞在死前发出的最后一声哀嚎,他活着的时候不敢说而已;也可以见到海瑞对当时的大明、政治生态和官场环境是多么的失望。

  海瑞也寻求过解决的办法,可是他从来没有得到过施展的机会。他在应天干的很好,可很快就被撤掉了。

  他清查土地,实行一条鞭法,全都干过。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张居正干的不行,只是治表不治本。

  张居正清查土地,那就是清查土地,清查完了就完了。

  可是海瑞不一样,他清查土地,要查你的土地来源。只要你的土地来源有问题,一律没收充公;有人状告你强占土地,一律没收充公。

  而且海瑞还干了一件更狠的事情,断案的时候,凡是借贷的都要以契书为准;没有契书的,朝廷一概不承认。人家不还钱,你告到官府去也没有用。

  有人唬弄百姓签下来的契书,都是打着滚的高利贷。反正百姓也不认字,还不是我说什么是什么?还不起来就拿女儿抵债。这样的契书到了海瑞这里,一律作废。

  后来很多人骂海瑞,说他不识时务。民间借贷很少用到契书,普通百姓也不认字,他这就是书生在照搬套用。可是真实结果是什么?

  那些放高利贷的钱收不回来不敢再放贷,百姓也不敢再借钱;从士绅那里查回来的田全部退回给百姓,真正做到了让百姓耕者有其田;同时实行一条鞭法,减轻百姓的负担。

  这才是为什么海瑞会被称赞为海青天的原因。

  有了这样的经验和做法,海瑞自然看不上张居正的改革,觉得那就是隔靴搔痒,根本就达不到目的。

  眼前的奏疏上,海瑞总共列了十几条,全都是大明朝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官场腐败、权臣当政;官吏昏庸、人浮于事;百姓负担过重,胥吏欺压百姓;卫所制度败坏等等。

  显然,昨天朱翊钧跟他接触以后,海瑞是真的把朱翊钧当成了能够倾诉的皇帝。或者说在他来京城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

  他带着驴子来,就是要这么干一次,把所有的事情都列清楚、写明白,让皇帝看清楚大明朝现在的现状,大明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如果被治了罪,那就骑毛驴回家。

  朱翊钧神情复杂的看着海瑞,放下了手中的奏疏,轻声说道:“爱卿,你这份奏疏似乎没写完,有些意犹未尽。”

  海瑞一愣,抬起头看着朱翊钧,摇摇头没说话。

  他的确没有写完,也没有写尽,因为他怕写了之后吓到皇帝。

  皇帝还年轻,要一步一步来,自己不能太过激进。

  可是海瑞没想到皇帝年纪轻轻的居然一眼就洞穿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好像比自己还激进。

  皇帝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优秀。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