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7.托洛茨基:我来进行军队改革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乎把所有战场都参与了一遍。

  然后就是哈米尔这位新提拔上来的将领,他主要参加过的战役是最后的防守与反击战。

  在发起冲锋时,第五师最为英勇,但也同样是这场冲锋中损失最大的一个师。

  所以轮到哈米尔进行陈述时,显得有些惭愧和失落。

  紧接着就是伏罗希洛夫。

  一开始很多人都认为,伏罗希洛夫并没有进行过战斗。

  他的师都留在了鲁塞城内进行设防和大后方建设。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就连玛利亚也认为伏罗希洛夫的主要责任是看守战俘。

  但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也进行过战争,而且他的对手是奥斯曼上校凯末尔。

  经过伏罗希洛夫的描述后,所有人这才算是知道这场不怎么被人知晓的战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那个时候正是玛利亚等人进行索菲亚攻坚战的时间段。

  奥军有一支五万人的部队隐藏在他们后方,最后被围困在索菲亚内的主力部队之所以被带走,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凯末尔的这五万人。

  却没想到,凯末尔一开始并没有直奔索菲亚而去,而是对鲁塞进行了攻击,并以炮击轰碎了伏罗希洛夫第四师的通讯机房。

  他的目的不言而喻,肯定是救出困在里面的奥军。

  一旦被他成功了,战况可能会发生改变。

  但伏罗希洛夫还是顽强地挡了下来,在以极少的伤亡代价情况下,击退可凯末尔,守住了鲁塞。

  但因为通讯设备遭到损坏,他只能派出传令兵给玛利亚等人传递信息。

  只可惜,传令兵一去不回,恐怕是在路上遭到了什么突变。

  在所有人都陈述完自己遭遇过的战况后,便又开始对各自战争过程中的失误和总结。

  很快便得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传递的战术信息太过于缓慢,导致在执行时经常会因为战况突变而要被逼进行改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埃迪尔内攻防战时,留守在外的伏龙芝和布琼尼原本是进行伏击,但却又因为看见溃军的出现而临时更改战术。

  但信息传递不足以让双方都知道各自的战术,这就导致伏龙芝开始进行拦截时,布琼尼并不知晓。

  若非炮声明显,布琼尼头脑也十分清晰,恐怕这场拦截战并不能取到很好的效果。

  改善方式也很简单,只給军官们传递一个大方向的战略意图,至于要如何实施有何进行战术部署,全靠当事人的临时决策。

  第二,对自身大后方的警戒和了解严重不足。

  最典型的例子凯末尔的五万人,无论是塞保联军亦或是玛利亚的第一二军都在进行着对索菲亚的围城和防备援军的战术准备。

  可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自身后方,在那里居然还隐藏着一支五万人的军队,而且还是奥斯曼难得的精锐。

  解决方案,在各处安插暗哨,但暗哨并不能覆盖全地图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