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7.斯拉夫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一番打扮,三人以一家子的方式,开始走向社会阶层。

  弗拉基米尔对这样的行为十分熟悉。

  一战之前的沙俄时期,弗拉基米尔就曾经以一位学者的身份,通过乔装打扮,亲自逛遍了整个俄罗斯。

  不寄回后,他来到察里津这座特别的城市,便又以农民的身份,与察里津那一带的农民一起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

  这段经历被他写在了自己的笔记里面。

  笔记中,不单记载着自己的看法,还有各种思想感悟。

  所以在这个时空中,弗拉基米尔对农民的态度已经有了转变。

  虽说农民存在着小资产阶级,但一直以来农民都是受风险最大的一个阶级群体。

  无论是经济问题以后是工业发展,国家政府都会从农民身上进行资本积累,而这份积累毫无疑问地会伤害到农民。

  而且农民最朴素的愿望从来都不是发财,而是温饱。

  一直以来,沙俄对农民的压榨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加上哥萨克贵族对农民的欺压从未停止过,最终导致俄国农民对政府机关及其不信任。

  如今摆在苏联面前的,也同样关于农民的各种问题。

  由于有了玛利亚对农业的各种调控和政策处理,这个时空的苏联并没有出现原时空中对农民的残忍。

  但是,农民问题是从沙俄就积累下来的东西,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解决得了。

  因此在这次视察工作下,弗拉基米尔不单要观察民族和地区问题,更想看看现在的农民问题,究竟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很快,他们来到了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是相对于其他地方,更加亲近苏俄的地区。

  在这里,他们能看到白俄罗斯人对苏联的认同,而且也能看到很多政策都在这里顺利执行下去。

  由于白俄罗斯是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即使有不少农庄村镇,也因为有捷尔任斯基的关系,这里的政策执行能够更加顺畅且无阻。

  毕竟在加入察里津之前,捷尔任斯基在白俄罗斯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紧接着就是立陶宛。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与白俄罗斯截然相反的社会问题。

  最为突出的,就是那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

  立陶宛本身就是被沙俄以粗暴武力的方式征服。

  一直以来,立陶宛都厌恶沙俄,即使是苏俄也同样如此。

  在苏俄内战期间,立陶宛就存在着大量的白卫军,甚至一度威胁到玛利亚。

  即使到了现在,立陶宛境内依旧存在着大量的丛林游击队。

  虽说在游击战术上,苏俄更胜一筹,几乎以碾压的姿态将对方给摁着打。

  但因为立陶宛民族与斯拉夫人之间的百年仇怨,这使得立陶宛丛林游击队无法消灭。

  最终演变成,苏联成立了,立陶宛依旧存在着大量的分裂势力。

  弗拉基米尔为了更加清晰了解到这里面的民族问题,特

  请收藏:https://m.bg6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